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背景是什么?
答:经过10多年的科技研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已逐步成熟,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未来一个时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将会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主流竞争车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正处于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的加速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销售量也正处于一个加速上升期,加快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十分迫切。近年来,科技部在武汉、北京等城市组织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表明,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成熟度、运行稳定性、节油效果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具备了商业化示范推广的条件,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时机已经成熟。
问: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的意义是什么?
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代表未来汽车发展方向,已成为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调整的制高点。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宏观调控重大决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这不仅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保障能源安全、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利于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同时,对于扩大国内需求,帮助汽车产业渡过时限,增强经济长远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预期目标和计划是什么?
答:初步考虑在未来4年内,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支持部分城市在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6万辆以上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从而发挥市场机制的引导作用,培育和加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零部件与整车骨干企业群;并以点带面,引导市场消费,扩大市场规模,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跨过市场培育期,大规模进入市场,增加市场份额,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
问:这次确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和领域有哪些?
答:这次主要支持在北京、上海、重庆、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等13个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选择这些城市和领域进行试点,主要考虑以下3方面原因:
一是这些城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性高,组织保障有力。如武汉市在2003年就率先进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截至目前已投入混合动力公交车50辆;北京市在奥运期间投入了近6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配套设施建设、车辆维护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二是公交等公共服务领域车辆保有量大,使用频率高,投资运营主体单一,有利于集中维护保养,也有利于改进和完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尤其是公交车、出租车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起步停车频繁、怠速时间长,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示范带动作用大。
三是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受到技术水平、产能规模、配套设施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目前只能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随着各方面条件成熟,再视情况逐步扩大推广规模。
问:此次国家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进行财政补贴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有何创新之处?
答:采用市场机制做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企业、车型及数量等由示范推广单位通过招标方式择优确定。政府既不指定推广企业,也不指定推广车型,而是制定准入门槛,采取直接补贴消费者,做大市场规模来引导企业生产、研发,并通过产业链传导,更好地整合各方面资源,带动全行业加速发展。这既能最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的引导作用,有利于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发展壮大;又真正做到政策公开透明,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有效性;也减少政府部门审批的自由裁量权,迫使企业眼睛向内,苦练内功,有利于防止腐败,是财政、科技政策的有效结合与重大创新,也是新时期科技成果产业化新机制的有益探索。
问:补贴对象是怎么设定的?
答:这次主要对代表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的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给予补贴。在这3种车型中,由于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基本成熟、生产成本较低、基本不需要另行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并且企业实力较强,基本可以实现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因而是这次示范推广的重点。对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由于技术复杂,生产成本高,并且需要另行建设有关充电装置、加氢站等配套基础设施,短期内还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但为形成相关技术储备、抢占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有必要进行小规模的商业化示范推广,因而也纳入了财政补贴范围。
问:补助标准是如何确定的?
答:补助标准主要依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与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并适当考虑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确定。对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混合动力汽车根据混合程度和燃油经济性分为5档,最高每辆补贴5万元;纯电动汽车每辆补贴6万元;燃料电池汽车每辆补贴25万元。长度10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车是此次补贴的重点,其中混合动力客车最高每辆补贴42万元,纯电动和燃料电池客车每辆分别补贴50万元和60万元。从购买的角度看,政府补贴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实际售价接近了传统汽车。今后,中央财政将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等情况,适时对补贴标准进行调整。
问:此次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会安排多少资金?
答:与传统汽车相比,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除增加的一次性购车成本外,还会增加在寿命期内更换动力电池、维护保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支出。为充分调动公交、出租、环卫等单位示范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除中央财政安排部分补助资金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要求,地方安排一定资金,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购置、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等相关支出给予适当补助。具体支持金额,由地方根据自己财力和工作任务等实际情况确定。
问:示范推广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示范推广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必须纳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
二是混合动力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与同类传统车型相比节油率必须达到5%以上,混合动力客车节油率必须达到10%以上。
三是混合动力汽车最大电功率比和节油率必须经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依据GB/T19753-2005《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19754-2005《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等检测后确定。
四是生产企业对动力蓄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必须提供不低于3年或15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的质保期限。
五是汽车生产企业和动力蓄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产能规模。
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是如何形成的?
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将以适当的形式尽快对外公开。汽车要符合下述条件才能纳入推荐车型目录:
一是属于国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内的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车型;
二是满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支持条件。
问:如何进行混合动力汽车最大电功率比和节油率的测试?测试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答:混合动力汽车最大电功率比为驱动电机峰值功率与动力系统总功率(电机峰值功率加发动机额定功率)的比值。最大电功率比的测定按GB/T18488.2-2006《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及电机峰值功率试验程序进行。
混合动力汽车节油率为混合动力汽车与基准传统燃油车型的油耗差除以基准传统燃油车型油耗的比值。简单地讲,就是指与同类传统车型相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百公里油耗的节省比率。基准车型的燃料消耗量试验,轻型汽车按GB/T19233-2008《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进行,重型汽车参照GB/T19753-2005《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进行;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消耗量试验,轻型混合动力汽车按GB/T19753-2005《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进行,重型混合动力汽车按GB/T19754-2005《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进行。
问:在进行混合动力汽车节油率测试时,基准车型由谁负责提供?确定基础车型的原则是什么?
答:申请《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的企业,在进行混合动力车型节油率评价时,应向检测机构提供待评价的混合动力汽车和基准车型。基准车型为用于待评价混合动力汽车各项性能比较基础的、属于同一企业的汽油或柴油汽车。
基准车型应由企业和型式认证机构按下述原则共同确认:
一是基准车型必须是在公告目录之内的、已规模销售的最新车型。
二是基准车型应与待评价混合动力汽车功能和用途相同。
三是基准车型应与待评价混合动力汽车达到的排放标准相当。
四是基准车型应与待评价混合动力汽车的尺寸参数接近,基准车型的长、宽、高尺寸均不得超过混合动力汽车的5%。
五是基准车型的发动机额定功率应与待评价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的总功率接近,二者的功率差异率不得超过15%。
六是M1类车乘员数应相同。
七是M2、M3和N类车的核定载质量应接近。
问:在补贴标准里面对混合动力汽车设最大电功率比的条件是怎么考虑的?
答:最大电功率比是反映电动汽车车辆技术状态和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一般意义上讲,最大电功率比越大,电池、电机在车辆动力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越大,电动汽车整车的节油效果越明显。在极端情况下,最大电功率比达到100%,那么就是纯电动汽车的概念了,车辆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完全依靠电力驱动,也就不再需要消耗传统燃油了。因此,补助标准不仅要与节油效果挂钩,也要与车辆的技术水平挂钩,鼓励先进的技术产品进行示范应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当前电动汽车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还是电池、电机的产业化技术不够成熟,因此,提出最大电动率比要求的目的在于推动形成较大规模的动力电池、电机的配套需求,带动各类资本投入,实现先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电传动系统的技术升级和产业提升,加速解决电动汽车的产业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