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的蝴蝶效应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开来,从而引发了今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海啸。在这场海啸中没有国家能幸免遇难,处于深水区的在拼命挣扎,在岸上的也被浪潮打湿了裤脚,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已经不存在真正的“安全区”了。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在此次金融海啸中饱受打击,增速明显放缓,其中客车市场在出口受阻、内需收缩的双重压力下也告别了近年来的持续高速增长。据北京鸿锐新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统计,2008年1-11月,客车累计销售30.54万辆(含非完整车辆),同比减少2.42%,与近几年的稳定高速增长形成鲜明的反差(如下图)。在金融海啸的推波助澜下,我国客车行业正在酝酿着一场变局,而且将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的进一步深化加速上演。
近三年客车销量及增速情况
金融海啸中的客车企业
我国目前作为全球最大的客车制造中心,拥有100多家客车制造企业。但客车在整个汽车产业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每年300多亿的产值,近年来随着各企业产能的不断扩张,产品日趋同质化,行业竞争越发激烈,以“三龙一通”为代表的大中型客车企业和以金杯为代表的轻型客车企业在行业中坐稳龙头的位置。
在经历了前两年蒸蒸日上的大好市场形势之后,随着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客车企业中两极分化的态势终于开始显现,一些客车企业中掩藏的问题也集中爆发出来,此次金融海啸成了“试金石”。
截止2008年11月,宇通集团累计销售19132辆客车,同比增长22.49%,厦门金龙汽车集团累计销售32472辆客车,同比增长82.21%,行业龙头依然保持了稳定高速的增长。此外,在国际经济衰退,出口形势不佳的前提下,宇通、金龙等综合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和安凯、恒通、中大等差异化优势明显的企业在海外市场依然取得了逆势飘红的成绩。在为这些企业鼓掌喝彩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美的客车的停产以及为数不少的客车企业都出现了销量明显下滑的现象,这也时刻提醒着各企业,眼下行业正处于“寒冬期”,如何熬过这个严冬去迎接下一个春天是摆在企业眼前的实际问题。
危机之下行业洗牌加速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是纯粹的市场行为,但在我国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并不完全是这样。在我国100多家客车企业中,年产销1000辆以上的包括轻型客车在内只有20几家,而这20几家占到9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他90来家企业平均每家年产销300辆左右,其中有一部分企业是处于差不多停产状态的。这些企业管理落后,产品没有优势可言,技术也相对陈旧,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这些经营不佳的企业依然可以生存,还可以屏蔽掉许多的市场行为,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是不和谐的,而在如今金融海啸波及全球的时候,这种现象或许将逐渐消失。
在经济危机的侵袭之下,各地方政府都在努力的维持经济的增长,而这些已经成为负担的企业受保护的力度自然会变弱,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将提前被排到日程上来。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近年来客车市场新的增长点——出口市场在经济危机中已经呈现出明显的颓势,一部分主要的出口国在此次经济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更大,以出口为主的客车企业普遍受到沉重的打击,美的客车也因此而走到了停产的地步。在国内市场,经济的下行导致市场需求的萎缩,沿海一批中小型企业倒闭,企业效益普遍不佳,直接导致了各地市场的不景气,数量众多的小规模客车企业则更加难过。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行业中新一轮的洗牌势必将加速进行。
凡是市场出现大起大落之时,总会伴随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各行各业均是如此。我国客车市场在金融海啸的肆虐中受到了一定的打击,而各企业的市场表现则迥然不同,有遭到重挫的企业,同样也有保持稳定增长和逆势上扬的企业。可以看到,在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行业领先、综合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和具有差异化优势或在细分市场领先的客车企业展现出了较强的抗压能力。
大浪淘沙,在金融危机的大浪退去之后,“活”下来的企业将会拥有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