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公交运输企业资讯 >> 新闻正文
[上海]应借世博契机助推公交优先
文章来源: 中国客车信息网 发布日期: 2008年9月22日
分享按钮

    “提到交通,每每为人们所诟病的是,‘朝五晚九’,一天上下班在路途上花费三四个小时,以及曾经出现过的每平方米十个人的公共汽车乘坐环境。”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晔博士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提供准时、高质量的公共交通服务,比任何优惠政策更关键。上海应当借助世博会契机解决公交优先问题,使公共交通成为全体市民的出行方式。
    
    李晔告诉记者,上海的人口密度与东京、纽约、巴黎、香港等国际化大都市相当,但这些城市的公共交通分担率都在50%以上,而上海还不足30%,上海的公共交通服务离国际一流大都市相差很远。国际上也有学者分析指出,一般而言花在上下班途中的时间小于1个半小时、单程控制在45分钟之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较小,现在上海的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普遍达不到百姓一般生活品质的要求。
    
    北京推出票价普惠制,推行“低价公交”,让上海公交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而李晔认为,从1908年中国第一辆有轨电车在上海诞生起,上海历来重视公共交通发展,公交优先的理念早已确定,到2010年上海将建成11条轨道线、通车里程4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每天输送乘客500万人次以上,这就是上海人最实实在在的“公共交通优先”。
    
    李晔说,世博会期间,上海将迎来世界各地和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交通压力必然加大。而依靠私人汽车解决市民出行,不仅造成道理拥堵,更使公共环境面临污染,因此借助世博会契机,发展上海公共交通势在必行。
    
    他认为,如今关键的问题,是要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一号线再拥挤,还是有大量市民乐意选择,原因就在于其准时、可靠。而我们的公共汽车很难准时,每天堵在路上,满足不了居民的实际出行需求。”李晔表示,如今公共交通的问题,主要是不准时、服务水平不高,应当以公共交通服务品质作为核心来抓,如果公共交通能满足安全、便捷、可靠、舒适的要求,必然成为每个市民的自觉选择。
    
    李晔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在城市规划与设计、特别是城市交通体系设计之初,处处体现公共交通优先,考虑公共交通服务评价的硬性指标,如公共汽车平均运营速度达到20公里/小时以上,准点率达到90%以上,站点覆盖率按300米半径计算等指标来规划。在规划道路时,尤其要优先布置轨道交通线路或公共交通专用道,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将公共交通线路仅仅作为道路设施规划的附属。
    
    在李晔看来,向低收入人群补贴公共交通出行费用并不科学,而公共交通作为一种节能、环保、集约化的出行方式,应当作为城市全体居民的出行方式,着眼为每个市民提供公共交通服务,这才能让公共交通的规划更长远,公共交通才能成为全体市民的出行选择。
 

(值班编辑:张叶)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