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天津)交管部门了解到,周六(16日)、周日两天,本市中心城区车流量比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期间的日机动车流量略有小幅增加,没有出现因车流量过大造成的道路拥阻现象。昨日,被访的九成市民表示,随着奥运会的举行,自己的出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今后会将公共交通作为自己出行的首选。
乘公交比开车省心
昨天10:40,记者在南京路的滨江道公交站看到有几十名市民在此等公交车。正在等车的马女士向记者表示,以前她总是驾私家车外出,本市实行单双号限行期间,她坐了几次公交车。她说:“我发现公交车运行速度不比私家车慢,原来公交大间隔的现象也见不到了,与开私家车相比,乘公交车又安全、又省钱,坐着还省心。”被访的市民普遍认为,乘坐公交车出行比较舒适、经济。他们都表示今后会经常选择乘坐公交车的方式出行。从市公交集团了解到,从8月6日以来,本市的公交客运量整体增加三成。在实施单双号限行期间,由于路况条件较好,本市的公交车运行速度普遍提高了10%到20%,市民出行平均候车时间在5分钟以内。
地铁快捷吸引乘客
11:00,在地铁营口道站,一位负责地铁安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奥运会开始后,进出地铁的乘客要比奥运会前增加了约两到三成,特别是在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期间的早晚交通高峰时段,乘客进出站非常集中。”一名从财经学院去往本溪路的乔先生介绍说,以前他骑自行车要蹬两三个小时才到母亲家。如今只花几元钱,坐着地铁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到达目的地。
市交管局负责人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8辆运行中的非机动车所占用的道路空间相当于一部载着几十人的公交车的空间,低速的交通工具不但造成道路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还易引发与快速交通工具之间的交通事故。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里,市民放弃慢速交通工具,选择公共交通的方式出行是一种必然趋势。
城际高铁进京首选
在天津居住、在北京工作的宋凯告诉记者,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的开通,让他的工作和生活效率大为提高。他说:“乘坐高速城际列车,既省时又安全,我已经放弃自驾车往返京津两地的做法。”据不完全统计,在奥运会前开始试运行的几十对京津城际高铁,目前日均运送旅客约在四五万人次。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思全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京津高速铁路以其大运量、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模式,将大大缩短京津间的时空距离,势必会减少汽车在城市之间的运行,让市民改变驾车进京的出行观念。
引导市民转变观念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燕菁介绍说,轨道、公共交通应成为中国城市未来的主流交通方式。据了解,在奥运会后,本市将继续完善合理调整路网布局,建立城市建设交通影响评价体系,提高路网功能和使用效率,大力发展、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开辟公共交通的专用车道,缩短运行时间,引导市民从自行车、驾驶机动车出行向公交车、轨道交通、城际高铁等公共出行方式上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