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湖南省电动汽车等科技重大专项取得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 中国客车信息网 发布日期: 2008年8月14日
分享按钮

    “十一五”以来,湖南省顺应当今科技发展趋势,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部署,按照“突出重点,有限目标;集中投入,稳定支持;完善机制,滚动发展”的总体思路,组织实施了13个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了一大批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彰显了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一是突破了一批技术瓶颈,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共突破了140多项关键技术瓶颈,研发产品(样品、品种)252个,新增产值217.7亿元。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产品,推进了新型工业化进程。如电动汽车专项的实施,为北京奥运会提供了315套电动汽车电传动系统、80套电池管理系统、240套地面充电机和50台专用电动大客车空调。攻克了一批重大共性技术难题,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如超级杂交水稻专项,实现了亩产800公斤的二期目标,2007年示范推广800万亩,增产粮食12亿公斤,并创制了50多份新种质,育成了18个亩产可达到900公斤的苗头组合。取得了一批重大公益技术成果,服务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环境改善。如区域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发专项,突破了再生金属原料适应性及金属回收等多项关键技术,减少近30万吨废渣和10多万吨废水排放,同时新增产值30多亿元。 

    二是聚集了多方科技资源,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加速了多方优势的集中、各种资源的集成,推进了产业技术的创新、创新主体的培育,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集成70%的省级科技项目经费,组织实施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引导各部门和社会资金集中投入这些项目,如13个省重大专项,科技厅安排经费1.07亿元,带动直接经费投入8.27亿元;18个省重大专项市州引导专项,安排总经费5400万元,带动市州投入1.89万元。资源的有效整合,显著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两年来,实施重大专项共获专利授权70项(发明专利30项),制定技术标准83项,鉴定成果26项,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26项,培养硕士研究生353名,博士研究生181名。 

    三是催生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促进了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13个科技重大专项中,承担企业50家,占承担单位总数的62%。各重大专项都建立了产学研技术联盟,并催生了多种形式的运行模式。其一是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研发,企业承接放大研发成果,形成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联合组成的产学研创新联盟。如柑桔精深加工专项,省农产品加工所、湖南农大联合突破柑桔酶法去皮脱囊衣技术,熙可公司等企业进行产业化转化,推动湖南省柑橘加工产业跨过了传统工艺面临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其二是以企业为研发投入的主体,企业参与产学研结合全过程,形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的运行模式。如风力发电机组专项,湘潭电机、株洲电力机车等企业投入研发经费1.7亿元,为政府引导投入的31倍,株洲时代新材与国防科大联合研发750KW叶片,湘潭电机与湖南大学共同攻关机组主控制系统。 

    四是创建了“两条线”的管理体制,促进了行政决策效能的提高。探索并建立了执行处室全过程跟踪管理和项目办监督管理相结合的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两条线”管理体制。在充分发挥执行处室项目全过程管理职能的同时,加强项目办的协调督查作用,确保了科技重大专项各项目标的完成,有效提高了科技资金的效能。

(值班编辑:张叶)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