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1日10点30分,奥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交车仪式在北京奥体南区5号公交场站如期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组长万钢,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等相关领导、专家出席了交车仪式。同时,国家科技部、北京市有关部门、北京奥组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单位、生产企业、运营单位、地方政府部门代表400余人参加了交车仪式。
交车仪式由“奥运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形象大使”杨澜女士主持,万钢部长和郭金龙市长分别致辞。
万钢部长在讲话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战略部署,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国家科技部在“九五”以来,先后启动了清洁汽车行动计划、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重点支持“零排放”的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代用燃料汽车的技术研发和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汽车技术自主创新、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郭金龙市长首先祝贺交车仪式成功举行,进而充分肯定了各企业及科研单位所做的工作,并指出科技奥运意义重大。
随着“十一五”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把象征“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车辆钥匙模型交到北京奥组委交通部部长于春全手中,交车仪式取得了圆满成功。随后的试乘试驾,把当天整个活动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强大支撑,科技与奥运的密切融合和互动,已成为现代奥运会的时代特征。“科技奥运”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将科技和奥运结合在一起,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意义深远。对科技发展而言,科技奥运不仅是科技成果在奥运会上的展现,同时也是产业化的开端,本次奥运示范应用项目的顺利实施就一定会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据悉,为了实现奥运车辆“零排放”计划,汽车行业相关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等组织参与程度和深度也是历史之最,通过这项计划的实施有望帮助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新一轮汽车技术革命中处于有利地位。
背景资料
保护环境、保障能源安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国际汽车产业和能源产业目前及未来发展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和交通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并将研发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为实现2008北京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科技部、北京市联合有关部门在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就启动实施了“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其中,大规模应用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汽车、电动轿车、电动三轮车),为北京奥运交通提供绿色运输服务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由北京理工大学和京华客车公司开发的50辆锂离子电池纯电动客车将在奥运村内环线等三条公交线路上运行;由东风汽车公司和一汽集团研发生产的25辆混合动力客车将在奥运公交专线上运营;由奇瑞、长安、一汽集团等企业研发生产的75辆混合动力轿车将编入出租车队运营;由上燃动力、同济大学、上海大众共同开发的20辆燃料电池轿车将作为赛时公务用车;由清华大学、北汽福田开发的3辆燃料电池客车将在公交线路上进行为期1年的示范运行。此外,在奥运场馆间还将有320余辆纯电动场地车服务。这是奥运历史上种类最多、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提供运输服务,将为实现奥林匹克中心区域交通“零排放”,中心区域周边地区及奥林匹克交通优先路线交通“低排放”目标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