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23日,《合肥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在合肥接受了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联合审查。昨日晚间,记者从合肥市交通局了解到,《合肥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了审查。记者了解到,到2020年,合肥市区将形成8个客运站和7个货场鼎立的格局。
据省交通厅综合计划处处长徐乃强介绍,2007年,交通部提出了新一轮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确定了179个国家级公路运输主枢纽。其中安徽有7个运输枢纽,合肥枢纽就是7个枢纽中较为重要的1个。预计合肥明年第一季度可拉开站场建设序幕。
8大客运站向城市四方散开
在昨日的审查会上,记者了解到,总体规划的近期(至2012年)目标,将重点建设综合客运枢纽站和汽车客运东站等站,远期(至2020年)目标,将新建汽车客运北站及滨湖汽车站,将南门换乘中心的功能转移至滨湖汽车客运站,取消南门换乘中心,汽车客运总站与旅游汽车站将成为一站两场。
根据规划,到2020年,这8个客运站总占地规模935亩,设计总吞吐能力17.3万人次/日。8个客运功能各异,服务也有所差异:
1.汽车客运总站:
位于站前路和胜利路交汇处东南侧,占地90亩,设计旅客发送量1.8万人/日。该站因紧邻铁路,今后主要为合肥铁路客运站提供集散服务,实现公铁衔接,同时为游客提供发往安徽省及周边旅游城市的运输服务。主要承担省内中短途旅客运输,包括发往省内各地市的普通客运班线等。
2.汽车客运东站:
位于郎溪路和新安江路交叉口东南角,占地120亩,设计旅客发送能力2.2万人/日。该站主要通过沪蓉高速—沪陕高速、省道331及省道105承担向东方向去往浙、沪、苏等重要省份及马鞍山、巢湖、芜湖等方向的旅客运输,服务中心城区的居民东向出行,实现与东部发达区域的客运对接。
3.汽车客运西站:
位于长江西路与合阜高速公路交叉口西北角,占地150亩,设计旅客发送能力2.5万人/日。该站主要强化合肥与六安、淮南、阜阳等地的交通对接,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同城化发展,同时承担与河南等中西部地区的旅客运输服务。此外,该站还对接新桥国际机场,为航空旅客提供换乘服务。
4.综合客运枢纽站:
位于徽州大道与庐州大道之间,南临繁华大道,与拟建的高速铁路车站共同构建换乘枢纽站,占地215亩,设计旅客发送能力3.5万人/日。该站临近沪蓉、合宁高速,且新规划的连接北部组团、中心城区和滨湖新区的轻轨五号线由此经过,交通优势明显。因此它的功能上主要承担合肥市对外中长途公路旅客运输,同时承担合肥发往省内各地市的直达快速客运,今后它将成为公路客运的旗舰车站。该站建成后,现在的合肥汽车站的功能将全部迁移至该站,并逐渐取消合肥汽车站。
5.肥西汽车客运站:
位于西南组团上派镇翡翠大道与合安路交叉口东北侧,控制用地100亩,设计旅客发送能力2万人/日。该站主要发送安庆、铜陵等方向旅客及市内短途旅客,服务城市西南组团旅客出行。未来该站将成为滨湖客运站的重要补充。
6.肥东汽车客运站:
位于合宁高铁肥东站站前广场西侧,紧邻312国道,控制用地70亩,设计旅客发送能力1.5万人/日。该站在功能上主要是加强合肥与滁州、南京等东部区域的客运对接,以发展城乡客运和普通客运为主,主要服务东部组团旅客出行。
7.滨湖汽车客运站:
位于嘉陵江路与徽州大道交口处东南侧,占地90亩,设计旅客发送能力1.8万人/日。该站将主要通过合六高速发送向南去往安庆、铜陵等地的旅客,同时强化与巢湖地区的交通联系,服务“141”组团中一个滨湖新区及西南城市组团居民出行。同时该站将结合未来环巢湖旅游圈的开发,设置旅游客运功能,对接巢湖水上旅游客运。远期该站建成后将替代南门换乘中心,形成新的客运南部门户。
8.汽车客运北站:
位于阜阳北路和北外环高速交叉口东北角,占地100亩,设计旅客发送能力2万人/日。其功能主要是发送向北方向至蚌埠、淮北等皖北地区的旅客,同时服务城乡客运,满足北部城市组团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