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中国车辆的市场准入问题上,还有一个汽车质量标准体系的问题。欧盟2001-116-CEE号指令第十个附件规定,任何进口车辆在进行符合标准认证之前,需首先提交一份汽车生产厂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证书。据介绍,这一证书的最低要求是ISO9001,但是,由于相关的法规正在进行调整,为避免返工,汽车厂商最好提供ISO/TS16949:2002的证书。该证书是由国际汽车工作组IATF认可的认证机构颁发的。
据向中国机械工业协会的汽车行业分会有关专家了解,我国的汽车制造企业绝大多数已经拥有质量管理系统的认证证书,至少是ISO9001的证书,这是汽车行业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但是如果申请符合标准测试检验的企业没有此类证书,法国负责车辆测试的有关人员将会要求赴企业所在地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经检验如果符合条件,企业将得到一个质量管理体系的证书。之后,企业方可再行申请在法国的符合标准测试检验。
应该说,欧盟国家对于车辆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对车辆进口的符合标准测试检验也非常严格,而且,一般来讲时间长、手续繁杂、费用高,这在客观上也构成了一种技术壁垒。但是,我们也应同时看到,尽管此种认证有诸多的不便,但是对欧盟市场来说,它的大门是打开的,它的认证程序也是透明的。只要你的汽车生产符合ISO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只要你的汽车经得起符合欧盟指令的测试认证,从理论上讲中国的汽车是可以进入这个市场的。因为汽车毕竟不同于鞋类和纺织品等轻工产品,它质量的好坏将对其使用者造成重大经济利益甚至人身安全的损害,所以欧盟国家对汽车技术标准的要求很高也是可以理解的。
进入市场的前景及建议
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商用车企业逐步开拓海外市场,由于产品价格优势,确实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受到了欢迎,但是我们也存在着很多诸如质量、配套维修和售后服务等问题,导致了我们的商用车出口受到制约。
据国内有关机构的统计,2005年中国汽车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各类汽车整车出口金额达15.3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商用车出口达11.7亿美元,占汽车出口总额的76.33%,出口国达179个国家和地区。但整车出口市场是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整车出口市场第一是叙利亚,第二是阿尔及利亚,第三是比利时,第四是伊朗,第五是苏丹,第六是俄罗斯,第七是越南,第八是哈萨克斯坦,其次是乌克兰、沙特、古巴。
法国商用车市场的年增量约为46万辆,其中轻便商用车40万辆,重型工业用车5.5万辆,大客车近5000辆。但几乎所有的商用车都是欧洲制造,外来品牌的数量微乎其微,以至于在统计中都可以忽略不计。法国汽车制造商委员会称,到目前为止,没有中国的商用车进入法国市场。
当然,国际市场需求空间大,层次也非常多,这种层次和需求或许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中国汽车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反映在价格上。因此,如果中国的商用车在内在性能等质量上能有所提高,并能通过法国的国家标准测试认证,应该是能进入法国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