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中机企业协会评出"30家汽车工业园区"
文章来源: 搜狐汽车 发布日期: 2005年10月18日
分享按钮

    10月14日,由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简称中国企协,CMMA)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协办,并由《中国汽车界》杂志承办的“2005中国汽车产业集群战略暨汽车零部件成长性企业发展论坛”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万丽泰达,酒店隆重举行,上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汽车工业园代表、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企业高级经理和汽车产业研究分析专家参加了此次盛会。

    汽车工业园是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据了解,到2004年底,我国企业工业园区已经发展到上百家。

    其中,各地经济开发区内单列汽车工业园40%,如天津开发区汽车配套工业园、长春汽车经济贸易开发区汽车工业园等;以汽车企业本身成立的企业工业园占三分之一左右,如河北保定长城汽车工业园、浙江临海吉利汽车工业园等。

    会上,中机企协理事长、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兼《中国汽车界》杂志社社长孙伯淮先生发表了题为《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建设强势汽车工业园区》的精彩演讲。他表示,随着国内外汽车行业竞争的家具,研究着眼于长远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战略对于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汽车产业的发展特点决定了构造产业集群在促进其快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构建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产业集群,培育完整的汽车产业链的重要性更始不言而喻。

    孙伯淮指出,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园在发展过程中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园区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个别地方政府在发展汽车产业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结合自己的是实际情况,急于求成;很多园区内汽车产业集中度还不够高,配套能力不够强;有的园区定位不准,导致招商不利。为了更好的发挥汽车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他对我国汽车工业园区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部门,在规划上一定要注意产业、产品之间的关联程度,要注意本地区与国际汽车产业链条的联系。二是政府部门要适度扶持与参与,为园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倡导服务型政府,避免过度干预,尽量鉴赏政府部门的直接介入。三是要明确发展思路,合理招商,通过产业调整,明确主导产业,并制定一些针对性措施,抓住重点,区别对待,并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园区内企业间加强技术开发与合作确主导产业,培育强势自主品牌。在产业集群区域内的企业,要改变孤立布点,就项目本身来研究项目的老路子,形成产业集群的规划观念,注意树立产业集群的地域品牌,促进汽车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作为本次论坛的一项重要内容,会上中机协还正式对外发布了2005中国汽车工业园区评测结果——“2005中国30家强势汽车工业园区”。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汽车界〉杂志总编辑刘保文先生指出,一个汽车工业园区是否具有长久的综合竞争力,不能简单的以其拥有企业数量的多寡来衡量,而应观察其是否具有凝聚资源、集聚产业并建立起产业群的发展力。他告诉记者,“在本次评测中,为了真实客观的反映中国汽车工业园区竞争力水平,我们本着全面、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通过对全国主要汽车工业园区近年来的工业总产值、总投资额、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出口供货值、世界500强入驻企业数、招商引资额、专利数、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等指标来分析汽车工业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并根据评测数据推出了”2005中国30家强势汽车工业园区”。在”2005中国30家强势汽车工业园区”的阵容中,既有三大集团的汽车生产基地,有大城市的经济开发区,也有富于竞争力的民营汽车企业园区,包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花都汽车城,长城汽车工业园等等。

    当前,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很多地区的支柱型产业,在各地制定与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背景下,研究产业集群战略及汽车工业园区产业链的完善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更好的发挥区域经济优势,可加速推动我国汽车工业园区的建设,同时更能够响应党中央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口号。有关专家指出,中机企协组织的这次论坛对于更好的发挥各地汽车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推动我们汽车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