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首批客车下线
几日前,中联集团控股子公司——中联四星客车有限公司推出了6辆大中型豪华客车,标志着中联集团正式进军客车制造业。继长丰汽车、江南汽车、北汽福田、美的三湘客车、三一客车等之后,湖南汽车工业又增添了一支制造劲旅。
据介绍,中联四星客车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长沙汽车客运发展(集团)公司长沙四星客车有限公司。今年年中,中联集团与长沙汽车客运发展(集团)公司联手重组原四星客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长沙中联四星客车有限公司,该公司为中联集团控股子公司。目前,中联客车公司继承了中联集团和长沙客运公司的制造优势,短期内形成了CKY6600、CKY6601、CKY6750、CKY891H、CKY6120H和CKY6123HW等系列约30余种产品的结构体系。
根据中联董事会规划,中联客车要在湖南建成单班年产6000辆大、中型豪华客车,年销售额20亿元左右的生产基地。同时,该公司在麓谷经济开发区的中联客车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将于本月底竣工。
客车是否入门车种
中联涉足客车制造业一事让人不由地想起长沙的另一家制造业企业三一集团。去年的4月中旬,三一集团宣告进入客车行业,并首先推出了3款系列产品“新龙”SY6840系列、“宇龙”SY6110系列、“天龙”SY6120系列。
同为长沙著名的制造业企业,三一、中联不约而同都将自己进军汽车行业的首个目标瞄准了客车。难道客车是汽车界新进入者的捷径吗?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轿车业尚未形成气候时,客车热曾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客车业最热的时候,仅上海就有十几家客车厂,在全国有上千家,就连一个县级市的张家港甚至出现过多家客车厂,有人戏称是“面包车之乡”。也许这就是客车给人留下门槛低的最初印象。随后,业界又出现了客车组装和拼装之风,单纯地追求马力大、速度快,换了“心脏(发动机)”,再换底盘,客车“制造”也就成了一个汽车组装(拼装)的“大杂烩”。
其实,客车的门槛并不低,其背后需要技术含量来支撑,这不仅体现在设计和技术的引用上,还有制造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匹配试验等一系列手段上。如奔驰客车,外壳要像轿车一样整体磷化处理,保证12年以上不生锈,焊接是由机器人完成,并且先于轿车采用ABS技术。
对于记者“为何选择客车作为进军汽车业的切入点”的疑问,中联集团董事张建国先生表示,中联进军客车行业不是盲目跟风,中联选择此时进入客车制造行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也是公司实施限制性多元化战略的举措之一。首先,中联集团拥有多年研究和制造专用运输车辆的经验,公司研发了包括中联牌混凝土泵车、混凝土运输车、中标牌环卫环保专用车等一系列运输车辆。其中,中联牌混凝土泵车一直占据中国市场3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次,中联看好中国客车行业的发展,认为目前中国客车产品趋于同质化、售后服务差、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特别是大型高档客车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自制部分大都为手工作业,机器化替代程度较低,更别说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而中联进军客车领域,将搭建一个和国家先进客车企业合作的平台。
在张先生看来,现在的城市建设、高速公路建设都处在高速发展期,对客车需求很大,而中联重科具有雄厚的科研和制造优势。中联之所以选择此时切入客车行业,最主要是看中了客车行业未来的市场潜力。
湖南客车业初成规模
据悉,除了三一客车、中联客车之外,将于明年8月左右建成投产的美的三湘客车生产基地已经开工建设,建成后年产高级客车1万台。由美的、三湘两家公司改制后成立的美的三湘将投资15亿元,在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内打造一个全国一流的客车生产基地。
湖南汽车工业与全国汽车工业一样,总量在快速扩张,质量大幅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越野车、轿车与农用车三足鼎立的分布格局。仅长沙县就已拥有长丰汽车、三一客车、北汽福田、同心实业等汽车整车及配件生产企业100多家,去年汽车等制造业产值达到73亿元。目前,长丰猎豹越野车在国产同类汽车中占有重要地位,北汽福田的农用车覆盖了中南地区。按照规划,湖南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收入2005年要达到350亿元,2007年要达到500亿元。湖南省已将汽车制造作为优势产业加以培植,并列入湖南省计委的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将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客车制造业也正处于变革的前沿。中联集团挟工程机械专用运输车制造和管理优势进军客车行业后,将促使湖南客车业进一步发展。